一、出台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十四五”有关任务要求,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指要(试行)》,指导全区深入开展旅游休闲城市建设工作。根据建设旅游休闲城市工作需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乌海市建设旅游休闲城市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方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思想,第二部分工作目标,第三部分主要任务,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依托我市山、水、沙、城独特景观优势和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以生态绿色为先导,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创新旅游业态,打造核心吸引物、大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做强旅游集散服务枢纽、提升文化品质、加强宣传营销,打响运动休闲品牌,发挥文旅产业在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的带动作用,努力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城市。
(二)工作目标。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国家5A级景区和五星级旅游饭店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国家4A级景区1家,积极创建自治区级以上的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出1个精品旅游演艺项目,将我市打造成以户外运动、生态研学、健康休闲、沙漠旅游服务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城市。
(三)主要任务。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党政统筹的旅游发展领导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推进“多规合一”。二是打造核心吸引物,推动景区提质增效,重点推进乌海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城市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夜经济集聚区,开展夜间公共交通服务,不断扩大夜间文旅消费规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国家和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工作。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工业旅游,提升完善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和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展陈及配套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拓展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市公共文化中心、麦咭TV乐园项目建设。打造品牌节庆活动,连续高质量举办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季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节、书法产业博览会、中国户外节等活动,积极承办国家、自治区沙漠越野等特色体育赛事,进一步提高世界沙漠葡萄酒之都、中国书法城和中国户外城品牌影响力。三是提升文化品质,加强市、区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支持创作、编制熔铸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赓续中华文明精神图谱,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满足市场需求的旅游演艺节目。
四是优化公共服务,建设完善航空、铁路和公路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在机场、高铁和快速客运线配套建设旅游咨询集散中心。支持自驾租车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生态停车场、休憩、购物、演艺等配套服务。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城市观光交通,开通周末旅游公交专线和观光巴士。完善环湖旅游交通道路,打通断头路,形成沿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城区绿道系统。建设文旅智能化和“一机游”服务平台,实现监管、服务、营销统筹发展。四是完善旅游要素,大力开发地方特色餐饮,打造乌海美食十大“网红美食打卡地”。打造品质住宿,推动文化旅游主题酒店、特色酒店、汽车旅馆、青年旅馆和乡村民宿等非标住宿业蓬勃发展。提升旅游商品品质,打造农副土特产品、非遗产品、文创产品、实用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五是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治理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保持文化旅游市场投诉举报渠道畅通。六是加强宣传营销,加大乌海文旅品牌宣传营销力度。积极利用线上线下各级各类媒体渠道,发挥“山、水、沙、城”景观优势,整合四季旅游资源,推出精品旅游线路,丰富宣传形式,不断提高“来沙漠看海”“中国户外城”“沙漠葡萄酒之都”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保障措施。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严格督导考核方面提出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