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孙艳红委员:
您的《推动我市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我们已收到,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文化事业的关注。近年来,我局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方式,公共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乌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市共有各级文化场馆115个(市级4个,区级11个,乡镇街道20个,村、社区80个),总面积182883平方米(文化馆4个、图书馆4个、博物馆3个、美术馆3个、纪念馆1个、文化站 20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80个)。共有各类文化广场 104 个、总面积704478平方米(海勃湾区 50个、乌达区 28个、海南区 26个),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共有73个。 目前,“一刻钟”社区生活圈5个试点社区共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个、总面积5430平方米;文化广场4个、总面积2400平方米、图书室5个、总面积308平方米;文化活动室5个、总面积1780平方米;文艺团体17支、包含舞龙舞狮、秧歌、舞蹈、合唱等艺术门类。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情况。制定出台《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标准化、均等化、专业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书法五进”、写生乌海、“书香乌海”全民阅读活动、乌兰牧骑文化演出、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文化体育惠民品牌,突出打造“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服务基层、服务农区居民演出季”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2022年以来,举办了“喜迎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文化惠民演出、“唱响北疆”群众歌咏展演、“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民俗展、“书香乌海·葡萄娃娃讲故事”、“我们的节日·春节”传统文化体验——剪纸、“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文化惠民演出、“我们的节日·清明——抚弦通今古 天地得清明”志愿服务活动、“多彩文物 玩转端午”主题社教活动、“绘清风 舞端阳”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首届乡村集市、音乐节、帐篷节等丰富多彩的线下文化活动567场,服务群众21.1万人次。
(三)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情况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组建各类群众文体协会(群团)270个(其中,60人以下的140个,60至100人的82个,100人以上的48个)。市文化馆每年针对群众文艺团体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馆办团队培训班、艺术讲座公开课等公益培训,面向市民开设春、秋两季48个班次的公益培训,涵盖舞蹈、马头琴、书法等11个艺术门类,年均培训6000人次。市美术馆常态化开设书法公益大讲堂、油画创作研修班、创意手工制作、美术鉴赏等公益培训。各区级公共文化场馆也针对群众需求,开设舞蹈、二人台、书法等各类艺术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文艺团体艺术素养。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高;
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三是基层文化阵地存在被挤占挪用现象;
四是群众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为抓手,扎实做好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和达标工程工作,加快推进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实现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力争到2025年,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积极推进“书香乌海”建设,增加资源总量、扩大覆盖范围。对偏远农牧区开展常态化流动文化服务,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提升公共场馆开放与利用水平,推动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场馆错时开放,延长节假日场馆开放时间,支持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文化设施及民办文化场馆向社会免费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社区与机关单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用。
(二)多措并举充实基层文化从业人员。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定向招聘文艺人才机制,加大文艺人才引进力度,搭建绿色通道,降低进入门槛。整合镇(社区)等基层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能,将网格员、民生协理员等不同岗位的多重职能整理合并,培养出真正了解问题、熟悉政策、服务居民的专业化人才。支持设立特聘岗位,选聘优秀人才充实文化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服务等途径,缓解公共文化单位人才紧缺问题。引入奖励机制,大力发展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三)充分发挥文化场馆阵地作用。一是结合“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内的设备、设施等进行维修或更新,保障群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二是创新服务形式,根据群众实际需求,依托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积极在全市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三是进一步建立文化场馆与社会机构常态化合作机制,鼓励文化场馆利用自身资源广泛开展传统民族节日、农牧民文化周等节庆赛事活动,提高群众文化参与程度。
(四)建立健全群众文化服务机制。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完善基层文化绩效评价机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打造”、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举办“群星艺术大赛”、“合唱展演”、“农牧民文艺汇演”等示范性引领性群众文化活动,建立群众文化反馈、基层文化绩效评价机制。引导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文艺创作、艺术普及、品牌打造和活动开展,加大文化下乡、文旅志愿服务力度,推动群众文艺作品供需对接,丰富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项目,提高文化惠民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不同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下一步我局将创新服务方式,推动我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分管领导:刘佳敏
联 系 人:戴 乐
联系电话:15147312217
202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