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反映弘扬时代主旋律、群众喜爱的艺术精品不断涌现。聚焦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两个打造”这两大主题,启动了《山高水长》《铁脊梁》复排工作,提升和改编音乐剧《黄河人家》(原名《乌海人家》),孵化音乐剧《沙枣花开》,深入挖掘和硕特部落历史文化,创排剧目《柳树(乌达)》(暂定名)。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书法、美术作品征集和“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舞台艺术作品征集活动。
二是以“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积极推动市公共文化中心项目建设,项目已于6月初开工。同步提升三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公共文化体育进社区活动,向5个试点社区发放373件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设备。为海勃湾区滨河街道办事处中河源社区、乌达区新达佳苑社区新建老年驿站各1套,在4A级旅游景区当代书法馆安装健康体适能测评系统1套。市体育中心场馆、海勃湾文体中心场馆信息化建设已完成。推动“一刻钟阅读圈”建设,深化“书香乌海”全民阅读工作,“书香乌海”葡萄娃娃讲故事全民阅读活动项目被列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扶持项目。持续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中心图书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下基层服务活动,指导阅遇书吧、滨河社区鸿雁书房等分馆进行图书整理和借阅。广泛开展用艺术点亮“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海勃湾区康乐社区进行艺术辅导,培养扎根群众的社区业余文艺骨干。加强“户户通”回访和服务,累计上门维修416户。
三是喜迎二十大群众性主题活动全面开展。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送欢乐 送文明”进社区文化惠民演出、乌海乌兰牧骑“百团千场”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民俗展等各类文化活动701场,服务人次79.68万。举办了自行车、太极拳、健身气功、广场舞等线上、线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9项,参与人数达4.6万。
四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迈上新台阶。《桌子山岩画群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准。与鄂尔多斯市共同启动了桌子山岩画群数字化保护工程。召烧沟岩画遗址博物馆配套设施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启动了市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乌海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出版发行。积极推动非遗项目申报,挂毯织造技艺项目(海勃湾区天笠挂毯技艺传习所)获评自治区非遗就业工坊、乌海市曲艺周末乐书场获评自治区非遗曲艺书场、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公园社区获评自治区“非遗在社区”试点。
五是品牌创建力度不断加大。市书法文化产业园区获评第一批自治区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园区。申报自治区级文化旅游商品传承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已到位资金270万元。协助乌海湖景区申请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300万元,用于景区旅游智慧化和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积极对接阿拉善盟文旅局就乌海湖景区边界问题和区域合作进行前期沟通。完成云飞葡萄酒庄申报3A级旅游景区及自治区实地评审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滨河街道中河源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社区2家完成申报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现场初审工作。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协助海南区“小三线”及周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治理修复项目争取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10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一通厂旧址厂区环境治理及场地平整和申报历史建筑工作。
六是重点项目储备实施有力。制定了《重点项目工作推进专班实施方案》,成立了重点项目谋划储备、政银企合作(地方债)、项目培训、项目招商等四个工作专班。梳理储备文化旅游重点项目32项、招商引资项目18项。组织召开了文体旅游广电系统重点项目培训会。
七是宣传推广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原创短视频《推开乌海的门 带你感受四季美景》被学习强国总平台刊用,播放量突破500万次。开展了“黄河几字弯·魅力乌海行”线上旅游宣传推介会,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进行了同步报道,阅读量达20万次。策划制作了《乌海葡萄》《书法之城》《运动之城》《乌海小吃》《馆藏文物》等7个专题宣传片。微信公众号先后推出了《红嘴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两期宣传主题,制作精品图文、短视频15个,播放量达15万次。举办了“中国旅游日”乌海市主题活动,同步开展了乌海湖风筝文化节、乌海全域旅游暨乡村振兴HI集市乐购季、文旅采风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宣传乌海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大力推动智慧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智慧旅游平台的服务功能,以景区、酒店在线预订、分时预约、流量监控、非接触式服务功能的智慧旅游平台已初步搭建完成。
八是优化营商环境水平不断提高。支持旅行社行业纾困发展,启动第二批暂退质保金工作,为6家旅行社暂退质保金44万元。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旅行社服务质量诚信等级评价与划分工作,举办了导游人员诚信服务承诺书签署及宣誓仪式。加强行业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在“两会”“清明”“五一”等重点时段对全市文旅企业、公共文化场馆开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15次,检查各类场所452家次,对发现的33处隐患全部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