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翟禹
一、乌海的地理位置(乌海通道走廊)
乌海所处的狭长地带,从大的地理单元来说恰好处于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黄河刚好将这两大地理单元分割开来,这一区域是农耕与游牧的交错典型的地带之一。
从地理位置来看,乌海地处宁夏平原向北至河套平原的交通要道上,从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城区向北,开始进入狭长的黄河谷地,向南则进入了广阔的宁夏平原地带,这个狭窄的口子就是石嘴子。从渡口村向北则有一段100多公里的狭长地段,而乌海就位处其中。直到磴口,黄河流经地区又变得开阔,至此进入了河套平原。
乌海所处的地理单元是典型的“川”字形地区,东边是南北走向的卓子山,西边是乌兰布和沙漠,中间是自南向北径流的黄河。与南边的宁夏川和北边的河套平原相比,乌海所处黄河狭长地带的地理形势相对特殊,可以说是自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地理单元。
这样的地形地貌会形成两个结果:一、黄河径流沙漠向东蔓延。二、沙漠为黄河的中下游贡献了大量的泥沙。由此可以看出乌海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今天乌海文化旅游的口号也是“来沙漠看海”,这是我们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当然从行政区划分,这个地带不仅仅只包括乌海,向北还有阿拉善左旗、巴彦淖尔的磴口县,黄河东岸是鄂托克旗和杭锦旗。
二、西夏时期
在唐末五代时期,乌海地区基本上是党项活动的边缘地区。但是乌海地区在五代的时期梁、唐、晋、汉、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当时是属于灵州的辖区,在这个位置还有朔方节度使,这个时代王朝政权更替非常频繁,而且在唐代中期以后党项等一些其他的部族都已经在这个区域内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说这个地区已经形成了独立王国,基本上已经不受梁唐晋汉周这些当时的中央政权的控制,因此这也为后来西夏政权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西夏王朝若是从1038年算起到1227年西夏灭亡,西夏在这个地区存在了三个半世纪之久。乌海地区基本在这个时代作为西夏政权的管辖区,相对于西夏王朝来说乌海始终是属于西夏的北部边疆地区,虽然在距离上离宁夏平原很近,但是即使这样始终还是属于一个边缘地区,因此人口相对来说较少。
西夏是一个地方性的政权,所以在立国以后,周围始终是四面强敌环伺,例如西边吐蕃,东边契丹,南边中原的北宋,还有一些其他的势力很强的部族,所以西夏始终比较重视军事。西夏在宁夏川平原布置了很多军事重镇,与内蒙古关系比较密切的有三个军司,分别是:黑山威福军司、白马强镇军司、黑水镇燕军司。黑水镇燕军司是在今天的额济纳旗,黑山威福军司大概是在阴山河套一带,至于白马强镇军司,根据我们文博部门最新的考 古调查认为,白马强镇军司位于阿拉善阿左旗,而乌海地区就是位于白马强镇军司的军事管辖之下。这是关于西夏时期对于乌海地区军政建制的总体情况。
之后,从1205年开始成吉思汗反复进攻西夏,乌海地区当时作为大漠漠南漠北向宁夏地区沟通的要道,在蒙古征西夏的过程中,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证明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就是沿着黄河进军的,但是按照我们今天的交通位置来说,这样进军行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今天的乌海有成吉思汗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这个地区有文献记载过蒙古军队来到阴山一带,攻破兀剌海城(现所在今天的杭锦后旗)然后进攻河西,那么最便捷最方便的路就是沿着黄河走,在当时冷兵器时代,大军行军的话一定要有充足的水源,那么黄河这条通道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甄自明馆长提到克夷门问题,这个《西夏书事》中提到克夷门是:两山对峙,中通一径,悬绝不可登。意思就是两边是山,中间是一条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地形,悬绝不可登就是山非常陡。那么现在最新的研究成果,除了甄馆长的观点,还有宁夏大学杨浣老师在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克夷门考》中,他认为克夷门这个字按照唐代时期发音来说也是贺兰山的意思(克夷:贺兰。门:关口)。这样理解的话就是,贺兰山的尾端就是今天的石嘴山和北边惠农区一个狭窄的口子。从大的地形上来讲克夷门就在这一带,如果从很具体的位置来说可能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三、蒙元时期
蒙元时期的乌海地区,是按照行政建制变迁和安西王封地这两个方面来谈。
首先是行政建制变迁:到了元朝时期,乌海地区归属宁夏府路。因为元朝的建制,上面是行省,下面是路、府、州、县,这样一个建制。在宁夏府路之前元朝设立了宁夏行省,后来又屡次发生变化,最后把宁夏行省改成甘肃行省。甘肃行省的中心放在了今天的张掖市。宁夏平原就丧失了当时地区性的中心地理位置,这就反映了元朝对西夏故地的处置策略和思路。在元代时期,乌海地区基本上就是这个行政建制,后来到元代中期以后就没再发生变化,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格局。
元代时期这个地区依然人口较少,这从宁夏府路下面只有三个州,州下面没有设置县就能看出来,而乌海地区在当时又属于宁夏府路的边缘地带,因此人口也就更少了。
其次是安西王封地:安西王在元代时期是蒙古宗王,宗王都要受封,安西王的封地在今天的甘肃、宁夏、陕西,还有内蒙古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这一带。这个地区是当时忽必烈的儿子忙哥剌的封地,他的封号就是安西王,王府的驻地是在西安。这里面还有一个文化方面的问题,忙哥剌的儿子阿难答从小在穆斯林家庭长大,所以他后来带领十几万蒙古部众整体信奉了伊斯兰教,这对于我们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等这一地带回族聚居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另外阿拉善左旗一带有很多蒙古族都是信奉伊斯兰教。这一地区的回族文化也和历史息息相关。
还有一个小问题,元代在河套平原一带是兀剌海路,根据学者们对《中国历史地图集》《内蒙古历史地图集》的绘制,大概能确定宁夏府路和兀剌海路的分界应当在乌海市和磴口县之间。
以上所谈是目前搜集和查到一些信息,比较零散,因为后续要出一篇相关的论文还有一些其他的信息,后续继续完善。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