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业务工作 > 文化纵横
海南区文化旅游体育局:“非遗+旅游”融合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2日 来源:乌海文体旅游广电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海南区坚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水平,同时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非遗+旅游”新空间,开发非遗旅游线路、拓宽“非遗+旅游”新渠道,研发非遗文创产品、优化“非遗+旅游”新体验,丰富“非遗+旅游”新业态,宣传非遗旅游资源、营造“非遗+旅游”新氛围等举措,大力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使非遗与旅游“融”出新生机,“合”成新活力。
   一、基本概况
   海南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南部,东邻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接壤,西隔黄河与乌海市乌达区相望,北与乌海市海勃湾区相连。南北长约50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总面积约1005平方千米,占乌海市总面积的57.29%。海南地区既有雄浑壮阔的黄河景观,又有巍峨陡峭的高山和断裂褶皱地貌风景,还有古老的文化遗址,是一个景观资源丰富的地方。黄河穿境而过愈百千米,由南向北顺流而下,主要有拉僧庙蒙医药康养园,黄河西行客栈,阳光田宇国际酒庄,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等风景区。
   现拥有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个:乌海市图海山文化旅游区;乌海市级非遗项目2个:分别是剪纸、沙书;海南区级非遗项目3个:分别是金银器制作、蒙医震动复位疗法、木板烙画;海南区非遗传承人2名:李华、张永华。
   二、工作举措
  (一)开展非遗文旅活动,优化“非遗+旅游”新体验
   充分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二十四节气”等节点,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依托旅游空间举办各类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推动建设非遗特色景区。一是2023年以来,线下开展非遗文旅活动共33场次,服务28万人次;线上开展非遗作品系列展播24期,服务2800人次。二是选派木板烙画、剪纸、金银器制品、沙书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非遗成果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展销活动,为群众现场表演、展示非遗产品制作技艺。
  (二)打造非遗旅游线路,拓宽“非遗+旅游”新渠道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非遗+旅游”已成为文旅融合的新路径,海南区通过推介共开设了2个非遗特色精品旅游路线。一是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赛汗乌素村——阳光田宇国际酒庄——乌海第一党支部/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二是黄河西行客栈——赛汗乌素村——阳光田宇国际酒庄——拉僧庙蒙医药康养园/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一棵树村。
  (三)打造非遗文创产品,丰富“非遗+旅游”新业态
   依托海南区剪纸、沙书、木板烙画等非遗资源,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北方海南·游礼五大系列文创产品分别为“红色情怀”、“紫色浪漫”、“金色摇篮”、“绿色生态”。红色情怀系列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以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园为创作蓝本,设计剪纸、“三线盲盒”,“三线”建设时期生产生活用具,老物件、夺冠第一枪酒等红色文创产品。金色摇篮系列以黄河文化为主题,以黄河西行客栈为依托,展示黄河石彩绘、木板烙画、沙书、雀儿沟小米、福河玉米碴等不同类型产品。紫色浪漫系列以红酒文化为主题,依托阳光田宇特色品牌,让游客在“葡萄之乡”体会紫色浪漫,在抓住游客味蕾的同时,也记住专属海南的味道。绿色生态系列以农耕文化为主题,让游客自由选购海南区各种农副产品,如白对虾、蒙蛋、红枣、黄河村葡萄、面粉、玉米、巴音陶亥羊肉等。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非遗+旅游”新空间
  依托海南区在西行客栈新建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馆,开展“非遗进景区”展示展演活动,组织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进景区展示展演、非遗研学等活动16场次。支持地方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中选择合适的非遗项目进入旅游空间,积极引入适合本地文化生态的非遗项目,推进非遗和旅游资源共建共享。在旅游景区景点广泛融入非遗元素,推出一批以剪纸、沙书展示为主的文化体验游项目,丰富景区文化内涵。
  下一步,海南区文旅体局将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坚持以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为前提、区域性整体保护为重点、传播普及为关键、活化利用为动力,全面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水平,扎实推进“旅游+”“+旅游”,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开展常态化传承保护和展示展演,让人民群众充分体验到“身边的非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彰显非遗的时代价值。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