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业务工作 > 旅游天地
草原 沙漠 胡杨林 打造亮丽内蒙古 还有更多期待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7日 来源: 浏览次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的内蒙古,地域辽阔、景观多样,既有莽莽的林海雪原,又有辽阔的天然草原,也有雄浑的大漠孤烟。

  9月2日——3日,2018年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包头举行,借此契机打造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共同谋划“亮丽内蒙古”旅游发展新未来。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蔚治国,接受了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的专访。

  1、内蒙古幅员辽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我们是如何借助全域旅游来整合自治区内优势旅游资源,提升内蒙古旅游产业整体质量的?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茂密的森林、更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资源条件优越。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地跨三北,与八个省区相邻,而且交通便利,抵达京津地区都很方便。可以说。内蒙古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是独一无二的。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着力打造“亮丽内蒙古”旅游品牌,将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内蒙古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为我们发展高品质旅游提供了有力依托。我们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不能只是虚无的讲,要落到实处,把内蒙古独特的草原文化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提供给中外游客。我们不仅要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而且要在旅游发展中植入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打造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比如,在住宿、美食、购物、娱乐等各个方面都要同步提升文化品位。

  今年,我们以花季旅游为依托,深度植入文化、民俗、美食、赛事等,与蒙古族服饰分赛季和“内蒙古味道”嘉年华等活动相融合。通过打造内蒙古字号的“食住行游购娱”品牌,打通旅游要素的各个环节。

  内蒙古地域广阔、东西狭长,在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落实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加强区域的统筹发展,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按照自治区的旅游资源分布,全区大体分为四大区块,即:呼伦贝尔、兴安岭地区,发展草原、森林生态旅游、跨境旅游;赤峰、通辽、锡林郭勒、乌兰察布等环京津冀地区,重点发展草原休闲、民族文化等旅游;呼包鄂地区资源富集,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要大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成为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先行区;阿拉善、乌海等地大漠、胡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品位高,要发展高端的沙漠休闲旅游。内蒙古从东到西都有非常独特的旅游资源,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内蒙古毗邻蒙古国和俄罗斯,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们是如何整合中俄蒙三国边境地区旅游资源,深化与俄蒙合作的?

  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有4261公里的边境线,17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现已开通21条边境旅游线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有力推进,内蒙古应该发挥自身的口岸优势,把中俄蒙三国的边境旅游、跨境旅游做起来。

  历史上,中俄蒙就有紧密的经贸和文化联系。当年,武夷山等地的红茶运到内蒙古,通过内蒙古再送到蒙古国、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形成了一万多公里连接亚欧的“万里茶道”。这条通道在推动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应该把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出来,通过旅游开发使其发挥作用。

  2016年7月,在我区的积极倡导下,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正式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旅发委作为联盟秘书处,积极打造“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通过这个联盟,中俄蒙建立起旅游合作机制,2016年在呼和浩特召开首届中蒙俄三国旅游部长会议,现在已经轮流举办了三届,极大地推动了中蒙俄三国跨境游、边境游的深度开发,让这条古老的“万里茶道”再次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新的活力,目前,“万里茶道”已列为文化和旅游部对外推出的国际旅游品牌。

  3、在旅游+农牧业、促进乡村旅游融合、旅游扶贫等方面,我们做出了哪些努力,未来有哪些新的创新发展思路和方向?

  内蒙古自治区旅发委非常重视旅游扶贫工作,成立脱贫攻坚领导专项推进组,研究出台了旅游扶贫行动方案。与自治区扶贫办联合组织召开全区旅游扶贫现场会,对全区旅游贫困工作做了安排部署;研究制定了乡村旅游系列标准,支持帮助贫困村创建星级接待户、特色民宿、“文明旅游示范乡村”等品牌。推进京蒙扶贫协作,落实了开行旅游专列、开展专项营销、招商引资、编制旅游规划等帮扶行动。

  在推进乡村旅游扶贫中,我们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的农牧民通过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出售农副土产品,参与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取租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前,旅游带动脱贫的人数2016年为11142人,2017年为13545人。

  4、小厕所关乎大民生,更是彰显城市文明的窗口。针对“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都制定了哪些工作方向和规划,目前进展如何?

  我们做“厕所革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自治区共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4054座,占全国总数近6%。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内蒙古地域广阔、游览空间大,管理起来比较困难,跟城市无法配套,在一些寒冷地区还要解决采暖等问题。

  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厕所建设,各地区也积极响应,把“厕所革命”工作做的有声有色;在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我们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大胆创新,比如把厕所和驿站结合,驿站里有观景平台、有休息区、购物区等,在外观设计上体现民族和地方特色。

  这几年“厕所革命”对城市、牧区、景区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取得了很大进步。不过,我们厕所的档次质量还远远跟不上游客的需求,还有差距。因此,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推进“厕所革命”,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让旅游厕所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5、内蒙古生态资源丰富,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我们是如何兼顾环境效益的?未来是如何做好生态旅游这一新文章?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内蒙古发展旅游的优势,在旅游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是优先的,我们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贯彻到旅游发展中。

  内蒙古草原自驾

  不过,我们也面临很多问题:内蒙古幅员辽阔,适宜于自驾旅游,但是很多游客在自驾时,随意在草原上行驶破坏草原,牧民随意搭建蒙古包,把草原景观破坏了,毕竟草原是有一定承载量的。所以,在旅游发展中,我们必须把保护放在首位,要强化政府的统筹,把规划做好,把管理到位,不能随意,不能无序,这是我们坚守的底线。

  6、内蒙古优质景区众多,在打造优质品牌旅游景区方面,我们都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有哪些新的举措来树立和打造“亮丽内蒙古”这一旅游形象?

  一直以来,我们积极建设富有内蒙古特色的优质品牌旅游景区。一是积极创建5A级旅游景区,对列入国家5A级旅游区创建单位的包头市五当召、赤峰市克什克腾石阵、阿拉善盟胡杨林区进行指导,推动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区、元上都遗址、黄河老牛湾等旅游区申报5A级景区。二是积极争取其他国字头的品牌称号。

  2017年,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区成为我国首家沙漠旅游度假区,伊利实业集团公司成为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敕勒川草原旅游区成为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区、越野e族阿拉善梦想沙漠汽车航空乐园成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5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地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伊金霍洛旗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总量达到9个。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旅游与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农牧业等的多产业的融合,开发更多的新业态产品。尤其是要加强与文化的融合,突出旅游产品、线路的文化特色。我们要把文化的魂融入到内蒙古旅游各个环节,让游客真正的体验内蒙古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我们将创新开发如“内蒙古味道”“内蒙古服饰”等品牌的许多“内蒙古”旅游品牌活动,让“亮丽内蒙古”旅游品牌形象享誉国内外。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