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业务工作 > 旅游天地
点赞!他把“内蒙古味道”摆上广州人餐桌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8日 来源: 浏览次数:

 

     11月2日,在广州举办的首届“内蒙古味道——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展览交易会”上,自治区16家企业与20家区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7.548亿元。仅广州巴图肉业有限公司便与自治区肉业企业签订了近两亿元的产销合作协议。

 


▲巴图(第一排右二)

 

      签下这笔大订单的广州巴图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咱乌海人巴图,一名在乌海长大的蒙古族“70”后。巴图怀揣创业梦想,南下广州打拼了整整21年。几经磨砺,他不仅打开了自治区优质羊肉在南方的销路,还创建了蒙古族民族特色餐饮连锁品牌。创业历程充满艰辛,但巴图肯吃苦、不服输,有韧劲儿,始终怀着传播蒙古族饮食文化的理想,蹚出了一条颇具内蒙古民族特色的创业之路。

 


   角色转换:银行白领辞职南下闯广州

       20世纪90年代,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经历着变革性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涌向广州“淘金”。巴图原是我市工商银行的一名白领,不甘平凡的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于1997年辞掉银行职务,带着仅有的2000元积蓄南下广州。

      “当年巴图辞职时,家人都不同意,一个涉世未深的内蒙后生跑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讨生活,简直是不可思议。”巴图的哥哥孙立武回忆。

      巴图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但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站在广州火车站出站口,除去路费,他兜里只剩下了1000多元。他紧紧攥着这笔钱,开始了漫长的创业之路。

      广东人的夜生活很丰富,夜宵卖得好,巴图便买来一辆自行车,把烧烤炉固定在自行车后座上,在人流量大的街边摆摊搞起了“自行车烧烤”。然而,“走鬼”(当地流动商贩违法摆卖时,逃避执法人员抓罚而相互招呼走脱的暗语)的日子并不好过,经常受到城市执法人员的驱赶和抓罚。

      为了生存,巴图到保龄球馆当过球童,还做过牛奶推销员。他每天早上7点开工,晚上11点才能休息。“刚到南方的时候正赶上梅雨季节,出租屋里阴冷潮湿,被褥都能拧出水来,白天打工累得要死,躺在床上却因水土不服辗转难眠,没少受罪。”巴图说。

      日子虽然苦,但巴图没有打道回府的念头。他坚信,广州和佛山的经济发展很快,营商环境好,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走的创业之路。

 

 

    民族情结:蒙古族特色餐饮独树一帜

 


▲巴图(二排左四)

    

       20世纪末,广州消费者对蒙古族饮食文化了解甚少。从小在乌海吃惯了草原羊肉美味的巴图看到了商机,下决心在广州打开一条内蒙古优质草原羊肉的销售通道。巴图从乌海老家借来5万元,把一批优质羊肉运往广州、佛山等地销售。遗憾的是,当年冬天,广州遭遇50年不遇的暖冬,羊肉市场需求量下降,再加上销售渠道单一,羊肉品质虽好但没有打开市场,让巴图赔了个精光,背上了债务。

      之后的几年,巴图一直从事伊利、蒙牛等乳业的乳制品推广和销售工作。2004年,积蓄了力量的巴图注册了广州巴图肉业有限公司,和锡林郭勒、赤峰、巴彦淖尔等地优质羊肉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向广州市场销售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牛羊肉分割产品。经过5年的发展,巴图肉业凭借好品质和市场好口碑,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化绿色生态全产业链运营公司,供应卜蜂莲花、大润发、美思佰乐等大型超市,百余家餐饮连锁品牌店也成为巴图肉业的稳定合作客户。

      2009年,巴图将创业范围扩展至餐饮业,在广州市番禺区创建了具有蒙古族民族特色的餐饮连锁品牌——“羊之道”蒙古美食餐饮公司,主营烤全羊、烤羊排、蒙古火锅等特色蒙餐。巴图为餐饮店取名“羊之道”,寓意以羊肉为中心的蒙餐文化重在亲身品尝和体会。在经营过程中,巴图向消费者传播“吃草原生态羊肉不上火”的饮食理念,培养消费者口味,并在店内播放羊肉烹饪过程,让消费者了解蒙餐制作步骤,逐步爱上蒙餐。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羊之道”餐饮店在广州、佛山共拥有8家直营店,获得了“佛山市十大连锁餐饮优质品牌企业”“消费者喜爱特色餐饮名店”“广东最佳主题餐厅”“大众点评2017年必吃餐厅”“食在广东品牌餐饮企业”等荣誉。

 

 

 

情系家乡:乌海特色农产品摆上广州人餐桌

      乌兰淖尔镇几元钱一公斤的无公害西红柿,经过3个多小时的空中运输,在广州“羊之道”餐饮店,身价涨至20元一公斤。带着家乡香气的西红柿无论是生吃还是糖拌,都撩拨着食客的味蕾,焕发出乌海专属的舌尖美味。

      近几年,我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业,乌达区乌兰淖尔镇和海勃湾区千里山镇高效农业园的特色农业发展粗具规模。“乌海本地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色泽鲜艳、口感好、耐储存,沙葱、苦菜、土豆等沙漠特色农产品也很有卖点,我想为家乡做点事,把家乡的特产推广出去,恰逢乌海机场航空货运出台了优惠政策,想法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巴图说。

      有了空中运输通道,巴图在广州市场卖力宣传搞销售,哥哥孙立武在乌海采购本地食材,新鲜的食材就这样源源不断地运往广州,摆上餐桌。

     巴图为家乡菜进行了包装和宣传,“内蒙古家乡的美味”、“舌尖上的乌兰淖尔”、“乌兰布和沙漠特色野菜”等系列家乡菜系一经推出,受到食客极大好评。家乡的特色蔬菜瓜果一部分进入“羊之道”连锁餐饮店,一部分则通过新零售方式直接向消费者销售。把家乡特色农产品推向广州市场,圆了巴图“为家乡做点儿事”的梦想。

     进军新零售,是巴图的下一步发展计划。为了满足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等新消费趋势,巴图正在筹建食品加工厂,计划将蒙古特色美食加工成半成品,配好调料,内附烹饪方法,利用高效快捷的城区物流配送资源,将美食送达客户厨房。明年,巴图还将在广州花都区开设蒙餐分店,扩大经营规模。

      回顾在异乡21年的创业历程,巴图说:“我是土生土长的乌海人,能吃苦,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奋斗不息,不断创新,这也是乌海人的精神所在。”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