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业务工作 > 旅游天地
改革开放40年 | 品味沙漠绿洲 感受乌海别样风景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8日 来源: 浏览次数:


“乘游轮游了乌海湖,到蒙根花水世界泡了温泉,还去乌兰淖尔户外嘉年华现场参加了精彩活动,从没想过自己生活了30多年的城市竟会变得这么美。”53岁的刘玉珍家住海南区,2018年盛夏时节,儿子王辉带着她在市内好好游玩了一番,这段美好的经历,让从未旅游过的刘玉珍感慨万千。

 

 

改革开放40年,我市旅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景点走向全域,旅游业不仅成为带动多行业、多领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新引擎,更成为人们认识现代乌海、开放乌海、美丽乌海、文明乌海的重要窗口。

 

旅游产业从无到有

 

“记得小时候,母亲只要能带我到去市人民公园逛逛就算是旅游了,如今家乡变漂亮了,玩的地方也多了,就想着让母亲也去感受一下城市的变化。”谈到记忆中市内旅游的变化,80后小伙王辉如是说。

上世纪80年代,对乌海人来说,基本上还没有旅游的概念,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的旅游意识被激活,国内游逐渐兴起并日益红火,我市旅游业也才从那时开始起步。

 

 

1991年3月,我市正式组建了旅游局。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我市旅游业实现了零的突破。1992年,投资1300多万元的中外合资的旅游宾馆(现星云酒店)建成,3艘大中型豪华游船投入使用,黄河一日游、李华中滩、一线天、召烧沟岩画、胡杨岛、大漠旅游等6个景点景区基本形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全市共接到游客1万多人次,国外游客300多人次,创收18万元。

1993年,我市先后成功举办内蒙古自治区那达慕草原旅游节暨市首届乌珠慕节和首届黄河旅游观光节,活动期间,一万余名国内外宾客前来我市旅游观光,开创了我市以举办重大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先河。

 

 

2000年,大漠旅行社成立,这是我市出现的第一家旅行社。2005年,随着国内旅游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市又相继出现了10多家旅行社,到外地观光游玩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

 

旅游新业态正在兴起

 

我市有5000余年前的人文活动历史(桌子山岩画),有秦长城、新地古城、明烽火台、清满巴拉僧庙等诸多古代遗址,有黄河风情亦有大漠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赋予了我市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起步晚,景点开发程度较低,接待设施和条件相对简陋,最初我市旅游业呈现出“散、小、弱、差”的状况,因为缺乏规模效应和核心竞争力,景点影响力十分有限。

 

 

2011年,在推动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发展道路上,我市首次提出了将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列入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不断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旅游项目规划、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商品开发,旅游行业规模稳步扩大,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摁下了加速键。

2013年,我市旅游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这一年8月,随着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下闸蓄水,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出现在人们眼前,让我市旅游业借机实现华丽转身,在由过去单一的旅游输出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上,迈出历史性跨越一步。

 

 

此后两年间,我市先后成立了内蒙古黄河明珠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乌海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企业化运营管理,不断健全完善景区道路、码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丰富沙水项目、举办节庆活动,稳步提升旅游承载能力,打响特色旅游品牌,一个集山水、沙漠、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产业渐成规模,全市旅游业发展稳步迈入市场化轨道。

依托黄河和乌海湖,坝址公园、城市水系、人工湖等众多生态景观陆续建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依山傍水、滨水而居”的诗意画卷慢慢融入市民生活之中,2016年,享有“沙漠绿洲、水上新城”美誉的乌海,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知名度、旅游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此外,我市还利用黄河、大漠、湿地、高山草甸等自然景观优势,精心打造山、水、沙、城融合的特色生态景观,努力推动旅游业品质升级,“大漠湖城”的靓丽容颜,不断刷新着世人眼里的乌海印象。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832.5万人次,年平均增速15.3%;旅游收入达116.6亿元,年平均增速28.3%。全市A级景区发展到10个,其中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2A级景区6个;全市旅行社达到21家,星级酒店9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2家、国家级休闲农业点2家、自治区级休闲农业点4家,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市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

 

旅游产品优化升级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旅游发展最为关键的五年。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地域面积小、交通便利性强、旅游资源集聚等优势,将“全域旅游”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大力推进旅游与体育、文化、农林牧渔、金融和商业的深度融合,并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全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力推动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优化升级,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按照《全域旅游规划》要求,2017年到2020年,我市将建设54个全域旅游项目,包括金沙湾生态景区5A级改造升级、西北大营房车度假基地、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等。

从零点起步到破茧蝶变,历经30载,我市旅游业发展实现着由重点突破向全面开发、系统完善转变,旅游经营由接待型向产业型转变,旅游产业由新的经济增长点向地区经济先导产业转变。

2017年11月,我市与杭州、成都、三亚等城市被评选为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城市;同年,在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中,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城市精神得到完美呈现,荣获2017年《魅力中国城》魅力城市的殊荣,“到沙漠看海”的城市宣传语享誉全国,更将我市旅游业推向一个新高峰。

 

 

随着我市旅游的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外埠游客蜂拥而至,领略乌海风光、感受乌海魅力;国内外知名旅行商,有实力的客商接踵而至,洽谈合作事宜,一个个涉旅项目如期签约、落地开工。

“大美乌海”正朝着积极融入西部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旅游经济圈,努力打造中国西部区域旅游集散地和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不断前进。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