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业务工作 > 节庆赛事
乌海市体育事业“十一五”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8日 来源: 浏览次数: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情况

“十 一五”期间,我市的体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进步:市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群体活动蓬勃开展;体育基础设施 明显改善,新建成一批标准较高的体育场馆;竞技体育实力逐步提高,在全区各类运动会上取得了一系列较好成绩;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成功承办了全区第十二届运 动会。这一切,为我市今后的体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体育组织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08 年市体育局从原市教育体育局中分离出来,成为市政府正式组成部门,为更好的领导和组织全市的体育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新成立了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市体育 中学作为全市唯一一所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专门学校继续得到稳步发展;三区教(文)体局设有分管体育工作的副局长和体育股;各办事处、乡镇都配备了兼职体育 干部。有老年体协、乒乓球、网球、桥牌、棋类、羽毛球、体育舞蹈、钓鱼、信鸽、武术等21个体育单项协会,各类健身气功站点15个,分别比“十一五”增加11个和10个。新创建国家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1所。自治区和市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分别达到5个和13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642人,比2005年增加381人,由“十一五”末占总人口的万分之四提高到万分之十二。

二是体育投入逐年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得到大幅度改善。市区两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全市群众体育健身人均经费由2005年0.38元增加到2009年3.1元。市体育中学运动员和教练员各项经费补助人均达18.64元。“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巨大资金新建了市 体育中心、市网乒中心、滨河中学体育馆、市一中体育馆、滨河小学体育馆、海勃湾区体育馆、海南区健身中心等一批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改造了市一中、市二中 等一大批中小学室外塑胶田径场,新建了千里山镇、乌兰淖尔镇等农牧民健身工程12处、乡镇小型体育健身中心1处。全市全民健身路径达到158条,比 2005年增加127条。一部分新建住宅小区也建设了配套的体育场地设施。全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面积达到2.78平方米,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

三是市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群体工作继续蓬勃发展近年来,特别是申办成功全区“十二运”会以来,我市群众体育工作以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紧 紧抓住建市三十周年、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筹办全区“十二运”会、全民健身月和日等等重大节点,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绩。突出表现: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显著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持续高涨;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展开,青少年体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特 别是以迎“十二运”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在全市、全区、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群众体育竞赛、展演活动,推动全市体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体现了 “群众参与最广泛,效益发挥最充分”的“十二运”办赛理念。

四是竞技体育实力明显增强,运动成绩逐年提高。体育行政部门和业余体育训练学校积极改革运动员培养训练和竞争激励机制,挖掘潜力拓展新的参赛项目,内引外联扩大竞技体育人才队伍。2006年以来,我市专业运动队在全区各项青少年锦标赛比赛中共获得金牌90枚、银牌68枚、铜牌69枚的好成绩。在我市承办的全区“十二运”会上,我市代表团共有350名运动员参加了20个大项的比赛,在赛场上共取得51枚金牌、36枚银牌、30枚铜牌,位列全区十二个代表团金牌榜第五、奖牌总数第六、团体总分第五,并荣获了体育道德风尚奖。五年来,我市先后成功承办了全国青少年篮球邀请赛、全国场地汽车越野赛、全国乒超联赛、全区青少年锦标赛等多项大型赛事。向自治区优秀项目队输送运动员34名。我市运动员褚亚飞、王冬梅、张立功参加了今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亚锦赛、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冠军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市政府与自治区体育局签订协议共建了“内蒙古乌海女子拳击队”。市体育中学于2010年初搬迁到新建成的市体育中心,各项训练、教学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2009年,市体育中学被 国家体育总局评定为“国家奥林匹克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竞走训练基地”和“自治区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市体育中心被自治区体育局评定为“全区少儿乒乓 球、网球训练基地”。积极开展体育人才培训工作,举办了我市参加“十二运”裁判工作的裁判员培训班,派出部分教练员参加了国家和自治区的专业培训。

五是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全 市体育产品销售、体育培训等自主经营的体育经济实体数量和门类逐步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无形资产得到进一步开发,产业收入不断增加。“十一五”期 间,全市预计销售体育彩票2.1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92亿元,人均体育彩票销售量位居自治区前列。体育产业收入为缓解体育资金不足,增强体育 活力,推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体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是全民健身发展不够平衡,健身活动主要是在中心城区,并且主要是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中开展,矿区、乡镇和成年人则是体育健身的薄弱环节。二是竞技体育管理体 制改革与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与转换,激励机制尚不科学、健全。运动项目结构不尽合理,运动员进出渠道和培养途径不畅,高水平教练员和尖子运动员匮乏。 三是市体育中学发展仍面临困难,科学训练水平不高,行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体育系统中产业门类较少,产业发展过分依赖体 育彩票的收入。五是适合于普通人群健身和地区环境特点的体育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乌达和海南两个区的体育设施更少。六是社区和乡镇体育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 城市改造建设速度,绝大多数新建、改建和扩建居民住宅区没有按有关规定建设相配套的体育设施。六是学校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较少,难以满足 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三、“十二五”时期全市体育工作的发展思路

(一)发展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体育工作的机遇意识、全局意识、统筹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体育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以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和增强 人民体质为出发点,紧紧围绕《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奥运争光计划”,以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为重点,以发 展和壮大体育产业为亮点,带动我市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我市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和措施

1. 实施群众体育“全民战略”。广泛宣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按照亲民、便民、利民和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则,建设不同层次的体 育健身场地设施,适应各种人群体育健身需要;抓好青少年体育、农村体育和社区体育,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构建和完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 立国民体质监测站,形成能定期为群众进行体质监测、开列运动处方、指导市民科学健身的网络体系;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力度,吸引群众参与健身;加 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群众健身提供技术指导;以学校为重点,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占全市总人口的45%;各级各类学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达100%,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三区 都建成功能齐全的全民健身中心,覆盖面达100%;建有健身活动中心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占到80%;坚持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内容,科学对 全市各乡镇体育设施进行规划和经费投入,每个镇都建成1座综合性体育健身馆,每个村都建有居民文化体育活动站、室内外体育活动场所和高标准全民健身路径。

2.实施竞技体育“精品战略”。根 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调整优化现有项目,适当增设新的项目,重点开展和抓好拳头项目、优势项目和尖子队员的培养;进一步改善训练条件,提高训练水平,拓 宽训练渠道;办好市体育训练中心,抓好体教结合,形成人才梯队;加大输送和奖励力度,以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切实抓好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 “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向自治区体工队输送5名运动员,在训业余运动员达400人;专职教练员人数力争超过20名。全面提升我市竞技体育总体实力。

3.实施体育产业“品牌战略”。“十 二五”期间,我市体育产业要努力实现品牌化合投资主体多元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体育产业:(1)利用金沙湾旅游区和海勃湾水利枢纽,开发水上运动 训练、沙滩排球和足球等富有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和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2)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功能,经营和开拓在国内和国际有 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体育活动和比赛,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同时加大场馆开放和经营力度,拓宽群众体育的消费渠道,逐步 建立较为完善的体育市场体系,积极引导群众体育消费。(3)积极探索多元化体育经营管理之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吸收国内外各行各业和个人参与市 场开发,兴办各类体育竞赛、健身休闲、体育培训咨询等经营性实体。同时继续抓好体育彩票销售,全面实现体彩销售网点的升级,拓展营销渠道,提高销售水平。

4.实施体育管理“法治战略”。“十二五”期间,我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自治区和国家《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总体要求,加快制定我市配套的实施办法。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事业投入的行政执法和管理。健全和完善体育市场管理办法,促进体育竞赛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技能培训、咨询市场、体育彩票市场等体育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重点制定和出台我市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产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5.实施体育队伍“人才战略”。认 真实施“人才兴体”和“科教强体”战略,全面提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素质。 改革完善训练体制, 支持学校、企业和社会其他力量办运动队;推进竞赛体制改革,努力探索政府管理、社会办赛、市场运作的新路子;深化和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广 大教练员、运动员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体育队伍结构,逐步建立年富力强、廉政勤政的行政管理干部;建立事业心强、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体育教练员、教师队 伍;建立勤学苦练、勇攀高峰的运动员队伍;建立会经营、善管理、适应市场的产业经营队伍;建立组织能力强、乐于奉献的社会体育骨干队伍。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