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业务工作 > 节庆赛事
非遗丨观赛知识点!不忘初心的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4日 来源: 浏览次数:

蒙古族服装服饰是内蒙古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族服饰文化遇到了挑战,部落性特征逐渐模糊,多样性逐渐消失。2004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8年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9年4月,由自治区政府牵头,开展了蒙古族服饰的抢救保护工程。经过4年多时间的调查,最终确定了蒙古族28个部落的传统服饰的基本样式,共制作了内蒙古现存28个蒙古族部落的108套服饰和34组头饰。


这28个蒙古族部落为:巴尔虎、布里亚特、额鲁特、扎赉特、科尔沁、扎鲁特、奈曼、阿鲁科尔沁、敖汉、巴林、翁牛特、喀喇沁、克什克腾、乌珠穆沁、浩齐特、阿巴嘎、察哈尔、苏尼特、四子、土默特、达尔罕、茂明安、鄂尔多斯、乌拉特、和硕特、阿拉善伊斯兰蒙古族、喀尔喀、土尔扈特。(排名不分先后)

而由内蒙古标准化院研制的《蒙古族服饰》地方标准作为全国首个民族服饰地方标准,国家文化部和自治区等相关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蒙古族服饰》地方标准,为规范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制作和使用提供了科学权威的依据。

 

但其实早在2003年起,由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参与组织和主办的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就为推动蒙古族服装服饰文化走上国际舞台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知识点

历届大赛和艺术节举办时间及地点

 

第一届:2003年8月16-18日在赤峰市巴林右旗举办

第二届:2004年7月22-24日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举办

第三届:2005年7月21-23日在乌兰察布市集宁体育馆举行

第四届:2006年8月1-3日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举办

第五届:2007年8月17-19日在乌兰察布市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举办

第六届:2009年7月11-13日在呼和浩特乌兰恰特大剧院举办

第七届:2010年8月28-30日在巴彦浩特盛装举办

第八届:2011年8月5-1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举办

第九届:2012年7月5-7日在满洲里市举办

第十届:2013年8月24-25日在通辽市举办

第十一届:2014年6月14-18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举办

第十二届:2015年9月9日—12日在乌兰浩特市举办

第十三届:2016年7月23日—25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

第十四届(本届):2017年11月27日—12月1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

蒙古族服饰艺术是草原文化中绚丽多姿的奇葩,也是世界服饰文化园中的一支独秀。透过蒙古族服饰,可以窥探到这一优秀民族的历史、信仰、心态、性格、情感、民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内蒙古自治区28个蒙古族部落服饰款式,宛如美丽天堂草原上竞相怒放的28团仙花,异彩纷呈、各领风骚。彰显了草原蒙古民族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综观蒙古族28个部落服饰,既有以华丽、高贵、斑斓为特征的;又有以秀丽、典雅、奢华为要素的;也有简约、实用、合体为主的。从整体款式上看,有的高雅豪华,精美绝伦,让人赞叹;有的浑然天成、气势恢宏,令人震撼。
从2003年在赤峰市的第一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开始,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参赛队也由最初的18支代表队,增加到了现如今第十四届的142支。除了区内的参赛队伍,还吸引了来自吉林、新疆、云南等三个省区的4支代表队参赛,除此之外,还有自治区三少民族39人组成的表演队3支,以及蒙古国、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52人组成的4支表演队参加大赛。
本次艺术节以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为核心,集赛事、展演、展示、展销、研讨等为一体。在原有现代、传统、行业工装、饰品、冬季传统等比赛项目的基础上,还新增了中小学生校服制作设计及大学生创意设计项目,并在本届比赛的组织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大赛将全程对民众开放,既是比赛也是演出,大赛增加专家点评环节(本届邀请了国际评委和多国模特展示服装服饰环节)、观众参与环节,使大赛具有较高的竞技性和观赏性。
本届艺术节期间(11月27日—12月1日)广大市民、游客持身份证即可入场观看比赛,为自己喜爱的服装、喜爱的模特们鼓掌加油,还能在一楼大厅欣赏蒙古族各部落服装展示,到三楼大厅选购一套心仪的蒙古族服装。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从本届开始,服装服饰展销环节将长期保留,成为内蒙古的又一张文化旅游名片。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