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机关党建
青年思政学堂|意识形态青年说(二)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4日 来源: 浏览次数:

 

 


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传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要求广大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刻理解和把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弘扬百年五四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好本职工作、勇于批评错误思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好青年干部的独特作用。

 


何泽,男,汉族,1990年出生,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4年参加工作,现在乌海市图书馆就职。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新形势下,贸易、资本、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生活方式的全球流动。当代青年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意识形态”。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忽视意识形态又会造成什么后果。

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的集合,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人们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看法、见解、信仰、追求,以及对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法学、史学、文艺学、宗教学、伦理学,包括经济学中涉及生产关系的思想理论观点等,都是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

回顾世界历史,从杜勒斯“和平演变”政策的提出到美国“西化分化”战略的实施,从纸介传媒、电台、电视台的仇共、反共、丑共宣传到互联网的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恶意炒作;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煽动“颜色革命”,从台湾的“太阳花”学潮到香港的违法“占中”,某些西方政治势力,无不倾力发动意识形态战。他们在意识形态战中的常用手法是,炫耀西方价值观,颠覆传统思想体系,抹黑当局的历史和现状,混淆是非判断标准,造成意识形态纷争,打乱社会心理平衡,最后达到制造政治动乱的目的,以推翻他们不喜欢的政权或其认为是自身潜在对手的政权。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兴亡盛衰;一个没有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的国家,难免一打就败;而一个没有意识形态防线的国家则会不打自败。即使在非重大政治变故时期,意识形态工作也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他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现在绝大多数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都是借助互联网在不断地炒作、放大和扩散,释放出不容忽视的负能量,严重影响着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假借考证历史,杜撰故事,危言耸听地“揭秘”所谓的党史逸闻轶事,编造莫须有的情节,以假乱真,歪曲党的历史,丑化党的领袖,抹杀党的丰功伟绩,质疑党的执政合法性。
二是削弱国家意识,嘲讽英雄模范,消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宣扬极端“民主”和绝对“自由”,刻意夸大和渲染当前我国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误导人们“看破红尘”,淡化党的意志、理想信念、爱国意识、组织纪律、敬业精神。
三是炒作花边绯闻,冲淡思想舆论宣传的主旋律。一些违背传统道德、社会伦理甚至是淫秽污浊的传闻,经常被炒作成“头条新闻”,转移网友对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重要精神的关注,妨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四是扭曲热门话题,夹带错误观点的私货。评点“打虎灭蝇”的反腐斗争,不是强调我们党的反腐决心和力度,而是渲染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问题,企图将反腐败斗争涂抹上所谓“权力斗争”的色彩。
五是抹黑和围攻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敢于旗帜鲜明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专家学者,使他们因“污名”而被孤立,使党的理论队伍受到削弱,使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受到挤压和蚕食。

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明白: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社会转型、变革时期,这种反作用尤为巨大。引导得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不好,也会起巨大的破坏作用。

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明白: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社会转型、变革时期,这种反作用尤为巨大。引导得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不好,也会起巨大的破坏作用。

在这种形式下,党和政府已经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那么,作为复杂意识形态斗争下的青年,我们该何去何从?

首先,当代中国青年 须意识到意识形态之争下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担当。我们不应该消极、被动地去面对这种复杂的意识形态,采取“随便看看”的冷漠态度,或是抱着“随意为之”的心理人云亦云,也不能激进极端,成为网络推手,或是以一己之利为出发点偏化、弱化政治事实。当代青年应勇敢地、负责任地面对意识形态之争。

其次,当代青年须积极配合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增强接收相关教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必须尽量减少一味轻视自己国家,赞扬别的国家的“自我毁灭式”的民族怀疑悲观情绪,心平气和地去看待问题;须增强思想理论学习的热情,不要只热衷于功利性的技术和知识学习,放松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转变价值观念的功利性倾向,切忌把追逐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最大化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尺,执着于消费和享乐。

最后,当代中国青年须将意识形态之争联系实际,从实践中修正认识,到实践中发挥才干。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头脑中的观念和意识,也要将其视作一种生活实践的态度和行为准则,简而言之,我们要将意识形态融入头脑和生活实践,积极与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去判断、取舍,有效获得、理解正确的认知。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