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不文明旅游曝光台
杨劲松:遏制旅游不文明行为应疏堵结合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9日 来源: 浏览次数:

博物馆等场所要在制度框架、管理规则和设施设置上减少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可能,同时充分考虑游客的互动体验需求

  近日,厦门中非世野野生动物园的鳄鱼被游客投掷石块砸伤。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据报道,有游客见鳄鱼久不动弹,投掷石块试探,致使鳄鱼受伤出血。

  动物园是公众近距离感受动物、亲近自然、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本是为了激发人们关注自然万物的兴趣、培育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善意,而此种不文明事件的发生,却让动物园的动物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2006年颁布的《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倡议“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尽管一些动物园在隔离网桩等设施建设上竭力防范游客投喂,但投打、乱喂、拍打玻璃窗等不文明行为仍屡禁不绝。

  类似事件时有发生,一个原因是缺乏知识。比如,很多游客将投喂看作是亲近动物的方式,看着呆萌可爱的动物就不由自主地想投喂食物。但殊不知动物的食物结构种类极其复杂,饮食习惯和营养结构也各有不同,故对选择饲料和喂养方法的要求较高。显然,一般游客并不具备足够的素养和专业能力。投喂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动物发胖或者营养不良,严重的则会导致动物死亡。而拍打玻璃、栏杆,闪光灯拍照等不文明行为也会影响动物的身心健康。

  动物园的重要客源群体是儿童,当他们有拍打玻璃、投喂动物甚至追打动物等想法或现实行动时,特别需要父母的制止和正确引导。而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父母的纵容和协助,或提供食材,或寻找石块,或在旁摄影录像嬉笑鼓励,甚至亲自参与。此次投石砸伤鳄鱼事件就是家庭观光团不顾周边游客反对、劝说而执意为之。此种行为,明显违背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是典型的不文明旅游行为。这类游客不仅缺乏保护旅游资源、善待动物的基本常识,还欠缺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对自然万物的充分尊重。

  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动物园在管理上也存在欠缺,比如将投喂动物和动物表演作为牟利的手段。当然在专业人士指导和严格控制下,适度地让游客参与投喂可以提升体验,但是毫无节制、完全在利益指引下的喂食必须制止。

  当然,不文明旅游行为高发地不仅仅是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天文馆等场所也同样如此。这些地方来访游客规模大且结构复杂,游客对互动体验要求强烈。如果缺乏管理,往往会出现随意攀爬、刻划涂抹及攀折采摘等现象。其中,由缺乏知识及正确指导的儿童和一味迎合配合的家长“合力完成”的不文明行为不在少数。因此,强化不文明旅游行为高发地的管理势在必行。除了通过持久的教育引导实现专业知识的有效储备和对文明旅游的认同内化,堵梳结合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一方面,要在制度框架、管理规则和设施设置上减少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可能,进一步完善文明旅游公约,完善不文明行为清单,在此基础上完善黑名单制度,强化对不文明旅游的谴责和惩戒力度。另一方面,充分考虑这些场所游客的互动体验需求,可以借鉴国外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如在美国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就设置一些化石、骨骼的复制品,鼓励游客去触摸、拼装和摆弄,或者设置专门的蝴蝶屋、鹦鹉屋,让游客可以零距离接触动物。

  我国博物馆等场所也可以通过设置复制品、完善互动设施、严格管理程序等方式满足游客需求,让游客通过触摸获得知识,能够在充分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与动植物或者有趣的展品亲密接触。多一些堵疏结合的思路和作为,类似的不文明行为就能有效避免。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